72小时核酸检测制度(精选6篇)
在现实社会中,越来越多地方需要用到制度,制度是各种行政法规、章程、制度、公约的总称。那么拟定制度真的很难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72小时核酸检测制度(精选6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72小时核酸检测制度1一、调整常态化核酸检测要求。
全市范围内居民及其他在甬人员常态化核酸检测频次由48小时调整为72小时。未按时完成核酸检测的人员不得进入公共场所,不得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根据疫情防控形势需要,各地可加密检测频次。重点人员核酸检测频次按照相关规定执行。市外来甬返甬人员应提供抵甬前48小时内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二、优化采样点位设置。
全面总结前期常态化核酸检测开展情况,在社区、零售药店、重点公共场所等合理设置采样点,按照步行15分钟到达采样点、排队等候不超过20分钟的要求,完善主城区“1520核酸采样服务圈”。加快推广移动式核酸采样小屋,做好应急采购、投放使用和日常管理等相关工作。
三、强化核酸检测工作。
各地应按要求推进核酸检测基地建设,加快核酸检测设备配置,加强检测人员培训,不断提升区域核酸检测能力。加强统筹协调,持续做好样本收集、转运检测、医废处置、物资保障等工作,严格落实核酸样本“红、黄、蓝”三色标识分类检测管理,做好采样队伍关心关爱,为常态化核酸检测可持续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四、加强场所扫码核验和技术保障。
进一步压实属地、部门、单位和个人常态化疫情防控“四方责任”,分行业分层级增强赋码、验码严谨性,坚持正向激励和反向惩处相结合,全面落实重点场所“场所码”应领尽领、应扫尽扫、应验尽验,严格执行进出重点场所核验72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制度,切实守牢“小门”。公安、市大数据等部门要及时做好扫码核验规则调整后的技术保障工作。
72小时核酸检测制度21、“1天1检”人员
1.机场、海港等口岸区域,与入境人员、物品和相关环境直接接触的人员;
2.集中隔离场所工作人员;
3.定点医疗机构和发热门诊医务人员;
4.核酸采样、检验医务人员;
5.重点快递人员;
6.直接从事医疗废物处置工作人员;
7.集卡、危运、普货等货运车辆驾驶员(押运员);
8.高速公路收费站、服务区及各交通卡口工作人员。
2、“2天1检”人员
1.医疗机构其他工作人员;
2.托幼机构工作人员;
3.养老机构(含医养结合机构)工作人员;
4.儿童福利机构工作人员;
5.监所工作人员;
6.机场、海港其他工作人员(包括服务保障人员)、铁路工作人员(包括服务保障人员);
7.冷链食品工作人员;
8.入境转运工作人员;
9.其他邮政、快递工作人员;
10.家政、家教、装修、物业等上门入户服务人员;
11.出租车(网约车)、公交车、营运客车等客运车辆驾驶员(押运员);
12.交通运输场站(物流园区)工作人员;
13.轨道交通、客运场站工作人员(包括驾驶员);
14.加油站工作人员;
15.农贸市场、专业市场工作人员;
16.大型商场超市工作人员。
3、“3天1检”人员
1.交通运输行业其他从业人员;
2.餐饮行业从业人员;
3.文化旅游行业从业人员;
4.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工作人员;
5.建筑工地工人;
6.环卫、园林工作人员。
4、“校园检”人员
学校教职员工(含校医、教师、校园服务人员)和走读生,校外培训机构工作人员“3天1检”;学校住宿生每天抽检比例不少于20%,每周每人至少完成1次检测。
72小时核酸检测制度3为应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形势,根据市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挥部的要求和相关规定制定本制度。
一、所有场所(含办公场所、文化娱乐场所、旅游场所、文体场所)务必推广使用场所码
1、各场所实行“一扫两核一测一登记”。
一扫:一扫即扫“场所码”。“场所码”由场所管理员下载打印(彩色打印),实行“一门一码”,在场所入口显著位置张贴,供进出人员扫码查验。所有场所实行“逢进必扫”,入场人员都必须通过微信、支付宝、云闪付等APP扫描“场所码”。
两核:两核即核健康码和核行程卡。场所必须安排专人负责引导、监督扫码,入场人员扫描“场所码”后,自动跳转至健康码页面,页面显示被扫人员信息、健康码、行程卡、核酸检测、疫苗接种等五类信息一屏展示。对于“红黄码”或行程卡带“星星”的人员不予放行,并按照疫情防控政策处置。
一测:一测即测体温。“网格员”对持健康码绿码人员进行测温,体温低于37.3摄氏度的予以放行,高于37.3摄氏度的由工作人员带至隔离点,5分钟后再测温,正常的予以放行,仍高于37.3摄氏度的按照疫情防控政策处置。
一登记:一登记即对特殊人群进行登记。“网格员”对“红黄码”或行程卡带“星星”的人员进行逐人登记;对不具备扫码条件的`老年人、儿童等群体进行逐人登记。
2、健康码变色、行程卡带“小星星”处置办法:
(1)第一时间报告:入口值班人员第一时间报告场所管理员。场所管理员向所在社区和上级主管单位报告。各级必须如实准确报告,不得瞒报、漏报。
(2)“红码”:禁止继续流动,避免再与他人近距离接触,发现场所应就地临时隔离(各单位场所必须设置隔离室),要严格做好个人防护,立即向所属社区报告,同时向分管局领导和局疫情防控联络员报告,做好登记备案,配合做好转运及集中隔离。
(3)“黄码”:避免进入场所,要求其严格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告知其做好核酸检测、向所住社区备案、居家健康监测等措施。各单位场所自行做好黄码人员登记备案。
(4)行程卡“小星星”:避免进入场所,要求其严格戴口罩,做好个人防护。告知其配合落实防疫措施,调查之前做好个人防护,减少流动。
3、进一步加强场所码推广使用的督查工作
按照市疫防指的要求,请各县市区文旅广体局、经开区社会事务局、局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按照市局印发的《管行业必须管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的通知,认真压实场所码推广使用督查责任,确保所有场所的'场所码申领、张贴、使用到位。
二、认真做好重点人员的核酸检测
1、监管场所工作人员,每周抽检一次(原则上每次抽检比例不低于全员的25%,且不重复)。
2、网吧、娱乐场所工作 ……此处隐藏759个字……品查验、装卸等环节工作人员,春运期间农村地区返乡人员(跨省份返乡人员、省内进口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口岸直接接触进口货物从业人员、隔离场所工作人员、交通运输工具从业人员等返乡重点人群、农村需排查和协查人员、网格管理员等)13类应检尽检重点人员,按照《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重点人员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甬防办〔20xx〕13号)要求,继续做好定期核酸检测工作,做到应检尽检、不漏一人。
二、扎实开展其他重点人群核酸抽检工作
在规范做好定期核酸检测工作的基础上,建立健全多点触发的监测预警机制,扩大检测对象覆盖面,开展重点人群核酸抽检工作,提高监测预警的时效性、敏感性。
(一)核酸抽检人群范围
1.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
2.公共交通及长途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长途客运车辆、集卡车等);
3.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健身运动场所(馆)、网吧、饭店(餐馆)、宾馆(民宿)、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KTV、洗浴场所,理发店、剧本杀、密室逃脱、艾灸馆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
4.学校、教育行业工作人员(含在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教师,工勤人员);
5.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邮政快递业等从业人员;
6.建筑业及重大项目等从业人员;
7.旅游景区工作人员;
8.城乡接合部居住人员;
9.机场和港口码头周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
(二)核酸抽检频次和人员比例
1.常态化疫情防控下,每2周抽检1次,按照1:10混检方式进行检测。抽取应检对象的10%进行检测,每半年实现人群全覆盖。
2.Ⅰ级、Ⅱ级应急响应状态下,根据疫情形势增加抽检频次和人员比例。
(三)明确部门职责。卫生健康部门公布具有检测资质的机构名单,指定医疗机构、社会检测机构为重点人群提供检测服务。市直机关党工委负责全市各级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抽检工作;市交通局负责公共交通及长途运输行业的从业人员(包括公交、地铁、出租车、网约车、长途客运车辆等)抽检工作;市教育局负责学校、教育行业工作人员(含在校教师、各类培训机构教师,工勤人员)抽检工作;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等部门负责劳动密集型企业、进口物品生产经营单位、邮政快递业等从业人员抽检工作;市住建局负责建筑业及重大项目等从业人员抽检工作;市文广旅游局负责旅游景区工作人员抽检工作;各地负责属地图书馆、美术馆、博物馆、影剧院、健身运动场所(馆)、网吧、饭店(餐馆)、宾馆(民宿)、大型商场(超市)、农贸市场、KTV、洗浴场所,理发店、剧本杀、密室逃脱、艾灸馆等公共场所服务人员、城乡接合部居住人员、机场和港口码头周边街道、社区工作人员的抽检工作。口岸所在地及近1个月发生过本土聚集性疫情的区县(市),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的工作实施方案,有序开展核酸抽检工作。
三、强化工作保障
(一)加强统筹协调。各地要将加强核酸检测工作作为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内容,加强领导,精心组织。要制定工作方案,明确工作职责,定期召开协调会议,研究解决核酸检测工作的重点难点问题,做好舆情评估和风险应对,并及时根据疫情防控形势作动态调整。
(二)加大经费保障。各地要加强资金统筹安排,特别要加大对人群相对密集、检测任务量较大地区支持力度。定期检测人员核酸检测费用按原规定执行。其他重点人群核酸抽检工作费用由各地财政统筹解决。
(三)发挥基层作用。社区要加强对重点人群的管理,主动加强信息沟通,加大健康教育力度,引导社区群众协助、配合政府部门组织开展检测工作,依法接受样本采集、检测、隔离、治疗等防控措施。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学校、社会团体和其他组织要建立健全核酸检测的管理制度,切实履行主体责任,主动联系卫生健康部门,有序组织开展核酸检测工作。
(四)完善后续工作。检测机构及时将抽检结果通知到检测对象。对检测结果阳性者按规定报告、处置。确诊患者、无症状感染者立即按规定转运至定点医疗机构。
(五)加大宣传倡导。各地要加强新冠肺炎防控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利用各种媒体,加大防疫宣传力度和频次,广泛传播防控知识,提高市民主动参与核酸检测的意识,做到防疫不松懈,全力做好核酸检测工作。
72小时核酸检测制度6一、布点要求
原则上每1000-1500人设置1个采样点,每500-1000人设置1个采样台,每个采样点开设1-2条绿色通道,面向老年人、儿童和孕妇等特殊群体提供服务,减少等待时间。
二、设置要求
乡镇(街道)负责选择确定采样地点,应当遵循安全、科学、便民的原则;一入口、一出口,室内、室外采样点均应当为独立空间,具备通风条件,内部划分相应的清洁区和污染区,配备手卫生设施、取暖设施,设立清晰的指引标识,并明确采样流程。
三、分区要求
确定采样点后,要组织人员勘察设计场地布局,根据原有场地条件,科学划分为分流等候区、现场待查区、入场测温区、临时隔离区、扫码登记区、核酸采集区、物资保障区、临时隔离区、医疗垃圾存放区,设置检测通道,保证人员单向流动,落实“1米线”间隔要求,严控人员密度,采样点的医护人员采样位置宜处于上风向,所有人员都应佩戴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一)分流等候区:设置相对宽敞、通风区域,受检群众接受核酸采样前等候休息,并根据天气条件配备防暑、遮雨等设施。
(二)入场测温区:合理设置人行通道,采取绕场排队方式单线进入采集区。
(三)临时隔离区:用于暂时隔离在采集过程中发现的疑似患者或高危人群。
(四)扫码登记区:设置帐篷、遮阳伞、警戒线、办公桌椅、测温枪、水银温度计、消杀用品、充电宝、发电机、供暖设施、无线网络等现场所需物资。
(五)核酸采样区:使用隔离线或标识设置人行通道,设置1米线距离提醒。并搭建临时帐篷,配备充足的桌椅、采样设备、个人防护用品、医疗垃圾桶、手消毒液、消毒药械和宣教材料等,并应当为受检人员准备纸巾、呕吐袋和口罩备用。
(六)物资保障区:选择空间相对密闭,供采集人员更换个人防护装备,放置与采样点规模相匹配的防护物资、拭子和采集管、消毒药品、户外消杀设备。
(七)医疗垃圾存放区:卫生院放置医疗垃圾转运箱,用于暂存医疗垃圾。
四、标识要求
统一设计全员核酸检测使用的指引标识、分区标识,要求在采样现场悬挂醒目的指引标识,并设置采样流程和注意事项的公告板。
五、基本设施标准
1、简易(棉)帐篷(室外采样点)2个,办公桌椅4套,体温枪1个,水银体温计,隔离锥,护目镜;
2、警戒隔离带数米;
3、文具若干套;
4、充足的电源及照明、遮阳伞、警戒线、扩音器、消杀用品、充电宝、发电机、供暖设施、无线网络取暖设备、无线网络、充电设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