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江南》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说课稿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望江南》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望江南》说课稿1一、导入:
播放《甄嬛传》主题曲,一首歌唱出了多少古今深情儿女的心事,歌词中“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寥寥几笔,词作者就成功的刻画了一位寂寞的闺中夫人的形象,由此可见,词作者的文学造诣之高。其实这首歌曲的歌词就是唐代著名的词人温庭筠创作的一首著名的词——《菩萨蛮》。我们先来了解下这位才华横溢的温先生,
二、花间词派及作者简介
作者及写作背景
温庭筠(约812—866)唐代诗人、词人。本名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祁县东南)人。出身于没落贵族家庭,富有天才,文思敏捷,精通音律。其诗辞藻华丽,精致,内容多写女性生活,反映青楼闺阁的相思之情。花间词派称他为“花间鼻祖”。
“花间派” 五代时,后蜀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人的词作,共计500首词,编为《花间集》。因其作者大多是蜀人,词风近似,呈现出香软浓艳,婉约含蓄的特点,词作内容多是离愁别绪和闺情绮怨,因此被称为" 花间词派" 。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温庭筠的词,叫《望江南》
(一)朗读《望江南》
1、听音频赏读,并评读(评析朗读的节奏、重音、语气、感情)舒缓、(罢、独倚、皆)
2、老师范读,学生想象画面,老师相信50多个学生会有50多种画面,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并将画面写在横线上,总结其情感
3、学生自由朗读,并浅描画面。(要求:反复朗读,读准字音、读出重音,读出节奏,读出感情。)
画面:
4、有感情地齐读。(配乐:望江南)
(二)意象分析赏读《望江南》
1、引入意象含义:.
意象:诗歌中具有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和象征意义的事物。
2、请同学们再次自由朗读找出词中的意象。
通过词中的四个典型意象把握赏读情感
倚楼 斜晖 水悠悠 白苹洲
(1)、倚楼
①、女子登楼倚望之前还做了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师拓展:倚楼等待,是诗歌中的常见意象,或思念,或期待。比如白居易,比如辛弃疾,比如范仲淹(出示投影)
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闺中少妇思念久别未归的丈夫
闲愁最苦,休去倚危阑,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辛弃疾《摸鱼儿》)
④、师总结:独倚楼头,写尽女子的孤独,望江倚楼,写尽女子的期待,倚楼,皆因女子期待爱人归来的淡淡愁思。
⑤、师提问:女子独倚楼头,她望到了爱人了吗?显然没有。因为“过尽千帆皆不是”,也就是说一艘船来了,希望看见夫君的身影,结果没有,又想说不定在下一条船上呢,直到差不多一千条船过去了,始终没有看到夫君的身影。每一条船来,给女子带来殷殷的希望,每一条船过,又给女子带来无尽的失望来来往往的船只带给女子的是反反复复的煎熬,始终等不到那个远方的爱人我们想象一下此时女主人公会有哪些变化呢?给“皆不是”后面补充内容。分析一下主人公这时的心情发生了什么变化?(由期望,期待到焦急等待,失望)同学们觉得应该用怎样的感情来读这句呢?
(2)、斜晖
①、师提问:作者为何设置“夕阳西下”的背景?可否换成“晨曦”?
②、师提问:在诗歌中,关于“夕阳”的意象描写,同学们知道哪些?你怎样理解诗中这一意象?生思考,可能出现的回答:
马致远的《秋思》里有“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游子浪迹天涯,对家乡的思念。 李商隐有诗“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的怅惘失意。
范仲淹的《苏幕遮》里写到“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也是表达思念之情的。
③、师总结:腹有诗书气自华,同学们积淀丰厚,拓展很有价值,夕阳是失意,是思念,是思念后失望的失意。黄昏日落最容易勾起离人的缕缕情丝,女子从清晨等到了黄昏,从希望等成了失望,女子的心也如夕阳般几近沉落西山,所以“夕阳”意象含有女子希望转眼成空的沉沉愁念。
(3)、水悠悠(水缓缓东流的样子)
①引导学生回顾有关“水”意象的诗句,明确一般指绵长挥斩不断的愁绪。抒不得志之愁 、写情人相思之苦
②师提问:王国维有语:“一切景语皆情语”,水悠悠,你还能读出女子那种感情悠悠?
③师总结:江水东流,女子等候,日日思君不见君,满腹忧愁,真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水悠悠,流淌的是女子的幽幽愁绪。(板书:悠悠 幽幽愁绪)一起来读读这句
(4)、白苹洲
①斜晖脉脉,江水悠悠,此情此景怎不让女子愁情满怀,可又是什么让女子肝肠寸断呢?(白苹洲)白苹洲是什么意思?
师提示白苹洲:“白苹”,水中浮草;洲,水中小陆地,暗示学生说出白苹洲应该就是开满白色小花的水中陆地。
②、师提问:女子“肠断白苹洲”,同学们觉得这“白苹洲”在女子的生命中有什么特别回忆吗?
③、师肯定:同学们的猜测很有道理,且看古人这样说:
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张籍《湘江曲》)
惟见分手处,白苹满芳洲。(赵徵zhēng 明《思归》)
诗句中点明“白苹洲”就是送别之地。可见“白苹”、“白苹洲”的意象与送别主题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大胆推断:具有美妙意象的“白苹洲”是古代水路送别之地的泛称。现在“白苹洲”成为思妇的“肠断”之地你理解了吗?白苹洲应该是两人离别的地方,想两人分别时可能在开满白色苹花的洲渚上执手相看泪眼,愁眉紧锁,欲语泪流。并且嘱咐爱人早点归来,你走后,我将会日日在江面的望江楼上等你归来。可江面的太阳升了又落,船儿来了又去,远方的你却不见归影。你大概是忘了曾经的诺言,曾经的爱,永远不回来了吧,想到此,怎不让女子断肠?
这“白苹洲”展现的是女子的“断肠愁恨”。齐读这句,注意读出这种悲怨的情感。
三:拓展延伸,学以致用
1、古诗词中常见意象:(出示几句诗句)
(1)柳:“柳”,“留”的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故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因此“柳”带有伤离别的意味。
(2)猿猴:哀伤、凄厉。
(3)莲:“莲”与“怜”音同,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4)梧桐:梧桐是凄苦、寂寞、惆怅的象征。
……此处隐藏1391个字……学生自学,然后放在小组交流讨论。抽查学生概述内容,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六、体会词作的思想感情
1、 思考讨论如下练习题(多媒体展示)
“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独倚望江楼”中“独”字最能说明女子怎样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化?
想象当时主人公心理活动状况。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什么地方可以反映出来?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分组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有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全班分成8个学习小组,每小组提出两个有价值的问题,临组交换答题。
七、发挥自己的想象,可有适当的创造,用优美的文字写一篇小文章。
八、体会这首词的特点
这首词共27字,但是却写了很多内容。如:时间从早晨到 傍 晚 ,景物有 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人物情感变化“希望” “失望”、“肠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个闺中妇女美丽的容颜和憔悴的姿态,窥探到了她丰富的内心世界。可见,词和诗歌一样,有概括、凝练的特点,词人没有直接表达情感变化,是蕴涵在情景中的,是我们从字里行间分析出的,可见还有含蓄的一面。本词选取富有特征的动作和景物,构成人的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人物形象鲜明生动,心理描写细致入微,意境深幽,寓意深刻。
九、当堂背诵并默写《望江南》,小组评比。
采用比赛的方式,看谁背得最快,记得最准。
十、扩展延伸
古代有关思妇的诗词很多,这些诗词很好得表现了古代妇女忠贞的爱情婚姻观。
学生通过多媒体了解一些这方面的诗词,进一步感受他们忠贞的爱情和为爱情肠断心碎的感人故事。
我住长江头, 君住长江尾。 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
此水几时休,此恨何时已。 只愿君心似我心, 定不负相思意。 ——李之仪《卜算子》
“十年生死两茫茫 ,不思量,自难忘” ——苏轼《江城子》
君子于役,不知其期,曷至哉?
鸡栖于埘,日之夕矣,羊牛下来。
君子于役,如之何勿思!
君子于役,不日不月,曷其有佸?
鸡栖于桀,日之夕矣,羊牛下括。
君子于役,苟无饥渴! —— 《诗经·君子于役》
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 金昌绪 《春怨》
十一、课外作业
仿照本课学习模式,课外自学《武陵春》
板书设计(需要一直留在黑板上主板书)
【板书设计】
《望江南》
温庭筠(jūn)
词牌名,有名忆江南,江南好。
温庭筠:花间词派的开创者。
内容 思想 风格
洗漱完毕后 思独 不寓
独靠望江楼 亲自 事情
千帆不见亲 不情 雕深
斜晖水悠悠 见伤 饰挚
伤心白蘋州
《望江南》说课稿4教学内容
望江南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引导学生了解词作者的生平创作。积累相关名句。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对词曲的朗读及对名句的理解,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 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学习中理解诗人所表达的对现实的思考。
教学重点
积累相关名句
教学难点:
理解诗人寄寓其中的情感和词曲的深刻内涵。
教学方法
朗读 感悟
课时设计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由词的风格导入词的学习
二、简介温庭筠
三、读顺全词
1、读出节奏 。
2、读出重音。
3、 示例:“独”“尽”“千帆”“皆不是”“脉脉”“悠悠 ”“肠断”。
读懂大意
1、用自己的话说说全词的大义。
2、用一句话准确概括全词内容。
四、读出层次
建议你再读全诗,从“时间、景物、情感、手法、表达方式”等角度说一句话,表示你读懂了课文。
1、从时间来看,全词 描绘了一位独处深闺的女子从清晨到黄昏一天的活动。
2、从景物来看,全司 的景物犹如一个个扫描镜头,从家中→楼头→千帆→江水,最后定格在白频洲。
3、从情感看,全词 女主人公从满怀希望到一次一次失望 ,因而肝肠寸断。
4、从手法看,全词 没有粉饰、刻板之语 ,多 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5、从表达方式看,全词 第一句叙事,第二句描 景,第三句抒情 ,[叙一笔,描二笔,抒一笔],构成叙→描→抒的模式。
小结模式:叙一笔、描一笔、抒一笔(或事一笔 、景二笔、情一笔)
五、读出情味
“梳洗”一词表现了女主人公满怀信心的期待,她早起梳妆打扮,是相信爱人今天必定会回来。
小结:
1、“独”字,说明她是在等候选行爱人的归来,写出了这一个女子孤单寂寞的生活处境,同时又引出一个悬念:行人到底归来没有?
2、“千帆”点明她看到许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都不是思念的人的归舟,作者通过她看遍一艘艘驶过的客船,来写她的一次次失望,充分地体现了她从希望到捻的心理变化过程与内心的痛苦(改变语序“千 帆过尽皆不是”)
3、“脉脉、悠悠”描绘了夕阳即将西下,江水不断东流的自然景象,同时也是在表达这一女子的思想情绪,她从清晨到黄昏已等待了一整天,结果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思念的人终究没有回来。江水悠悠,预示着她明天后天还要不停地等下去,也预示着她的孤独生活也将不断地持续下去。夕阳有意,江水有情,思念无穷。
4、“肠断”写出了女主人公失望之情痛苦到了极点,把视线从“千帆”“斜晖”和“江水”那呈收拢回来,集中在“百频洲”,那是她当初同爱人分手的地方,当然更是使她因相思而愁肠寸断的地方。 (聚焦定格情头)
文档为doc格式